小菜蛾防治难是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小菜蛾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其寄主可多达40余种,主要包括羽衣甘蓝、白菜、菜花、甘蓝、油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对羽衣甘蓝和菜花的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由于农作物的抗性差,该蛾造成的危害逐年增加,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小菜蛾比较难防的原因
1、体小,只要有少量食物就能存活,易于躲避敌害。
2、生活周期短,取食甘蓝的,气温28-30度时,完成一代更快只要10天。
3、繁殖能力强,每雌产卵量平均220,卵散产。
4、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可达90天,这样就造成严重的世代重叠,防治困难。
伏蚜难防、小菜蛾难打,两种害虫如何防控更有效?
常用药剂:25%菜喜悬浮剂1000~1500倍(多杀霉素)、18%阿维菌素(虫螨光、爱福丁、爱力螨克)2000~3000倍、BT苏云金杆菌1000~1500倍液,也可用5%锐劲特2500倍或40%丙溴磷乳油40克效果更佳。
施药方法:掌握卵孵化盛期到2龄前用药剂,圈点法进行叶背和叶心喷雾。
扩展资料:
防治蔬菜菜青虫和小菜蛾的其他方法:
1、农业防治。在小范围内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对养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带入本田;及时清除田园内残株落叶或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30亩菜田设置1盏灭虫灯效果更好。
3、生物防治。使用18%阿维菌素2000-2500倍液或BT粉剂对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蔬菜病虫害防治青花菜种植小菜蛾很常见,该怎么防治?
炎夏是各种各样害虫的快乐时光,农民却由于这些害虫甚为烦恼,尤其是小菜蛾和伏蚜,前者把甘蓝叶、白菜叶吃得满是洞,后面一种一边吃一边排出来蜜露,许多蔬菜水果都逃不过其害。今日我就跟大伙儿分享一下,这两种害虫怎样防治更合理有效。
一、什么叫伏蚜
伏蚜就是指瓜(棉)蚜在三伏天高温标准下迅速繁衍而产生的一类蚜虫人群,其身形偏小、鱼体色为**,因此又被称为“黄蚜”。与其他阶段的瓜蚜对比,伏蚜具备繁育速度更快、产生量大、爆发不良影响大的特性。
伏蚜关键产生在每一年7-8月份。伏蚜对温、环境湿度的融入范畴较宽,高温、旱灾更有益于伏蚜产生,在日平均温度24℃~27℃,一般4~5天就可繁育一代,对棉絮、瓜类蔬菜等农作物导致严重威胁。
二、伏蚜危害病症
该虫以若虫和幼虫在寄主植物叶背和嫩茎上摄食液汁,绿色植物遇害后叶子蜷曲,瓜苗枯萎,黄叶被害变黄,提早枯落,与此同时瓜蚜为害时不但排出来很多蜜露,引起主茎煤污病,还会继续散播多种多样病毒病。
三、怎样防止
1、可以运用蚜虫对**的强趋性,在田里悬架黄板喷杀,与此同时,还能够在通风孔处、大门口处铺装遮阳网,隔绝害虫进到大棚,进行物理学防治,遮阳网以不少于60目为宜。
2、可以用异色瓢虫这类益虫来防治蚜虫。
3、克星防治一般在害虫产生前期可以获得不错的防治实际效果,当虫口相对密度过大或产生前期时,要立即使用有机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可采用10%异丙威烟剂、15%杀虫双烟剂、3%高效率氯氰菊酯烟剂、12%哒螨·异丙威烟剂等药蒸熏;也可以用5%啶虫脒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化粒剂、15%苦参碱可输液剂等药喷雾器防治。留意搞好药物交替,缓解耐药性。
四、新防治方式
此外,根据对不一样鱼体色的瓜蚜进行房间内感病测量,发觉**型瓜蚜(伏蚜)对灭虫剂啶虫脒和氟啶虫胺腈的敏感度显著小于黑绿色型,但对抗菌素类的药物-阿维菌素却没有差别。
根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种色型瓜蚜耐药性差别并不是来源于基因遗传和新陈代谢,只是与蚜虫身体相互依存菌-巴克纳氏菌的是多少相关,**型瓜蚜身体的相互依存菌超过黑绿色型。
全新的研究表明:喷洒阿维菌素可以明显减少伏蚜身体相互依存菌的总数,因而在田里可以将阿维菌素与啶虫脒混合使用,试验数据信息表明比独立使用啶虫脒提高防效做到78%。
五、小菜蛾
小菜蛾,别称小青虫、两头尖。全球性迁徙害虫,关键为害甘蓝、卷心菜、青花菜、薹菜、芥菜、花菜、大白菜、油菜籽、萝卜等十字花科绿色植物。
1、危害特性
初龄稚虫钻进叶脉摄食,在叶子上产生全透明斑,一龄末钻出来叶脉,在叶表啃掉叶脉留有外皮,3-4龄稚虫可将青菜叶食成孔眼和缺刻,比较严重时全叶被喂成网状结构。在出苗常集中化心叶为害,危害包心。在做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2、生活习性
年产生为害确立呈2次高峰期,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恰逢十字花科蔬菜水果大规模种植时节)。一般年代秋害胜于春害。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喜温为20-30℃,在2个盛发期内进行1代约20天。
3、防治方式
(1)农牧业防治
合理布局,尽量减少大范畴内十字花科蔬菜水果周年纪念重茬,以防虫源循环往复,对苗田加强管理,立即防治。获得后,要妥善处理残株败叶可解决很多虫源。
(2)物理学防治
小菜蛾有向光性,在若虫产生期,可置放黑光灯喷杀小菜蛾,以降低虫源。
(3)微生物防治
小菜蛾克星类型较多,关键有觅食性步甲、虎甲和搜索引擎蜘蛛,寄生性的姬蜂、茧蜂及发病微生物菌种的病菌、病毒感染等。服药防治时要维护这些克星,最先选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600倍液,20亿PIB/mL甘蓝异倍体多角虫体病毒感染悬浮剂600倍液。
(4)药物防治
依据实验科学研究结果,提议可更替使用的化肥关键有: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1000-2000倍液、10%虫螨腈(除掉)悬浮剂1000-2000倍液、15%茚虫威(安打)悬浮剂3000倍液、1%甲羟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和50%丁醚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
打药时要匀称细腻,尤其是甘蓝下端叶子的反面是小菜蛾低龄化稚虫关键栖居位置,应指向该位置喷撒。
(5)在十字花科蔬菜水果大规模栽种的地区,可以使用小菜蛾性诱剂或迷向丝进行防治。
绿色防控小菜蛾幼虫的对策
小菜蛾第一幼虫的危害是以植物叶肉为食,留下表皮,在叶片上形成透明斑,形成叶腔;小菜蛾3-4龄幼虫能把叶子吃成洞和刻痕,严重时整片叶子被吃成网。作物苗期,中心叶经常受损,影响内含物。小菜蛾还危害幼茎、幼荚和谷粒。小菜蛾的年发生和危害明显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是8月下旬到10月下旬。
小菜蛾个头小,吃少量食物就能生存,容易避敌。小菜蛾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在零下15度的短期寒冷中存活,并能在零下14度的环境中取食。能熬过35度以上的酷暑,只有的暴雨才能大量杀死它们。个原因是小菜蛾抗药性强。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大量天敌被杀死。小菜蛾的危害越来越大,很快对各种化学农药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小菜蛾在很多地方猖獗,无药可治。小菜蛾因其发生面积大、危害时间长、防治难度大,已逐渐取代菜青虫成为蔬菜的头号害虫。
小菜蛾的防治方法:方法一:诱捕利用小菜蛾趋光习性,在夜间7-11点用黑光或其他光源诱捕成虫。诱捕主要在4-5月进行,或者用其他光源诱捕成虫。农业控制小菜蛾寄主范围广,甘蓝、紫甘蓝、西兰花、花椰菜、大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大规模混栽是导致青海油菜产区小菜蛾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要调整作物布局,减少当地的寄主作物种类,避免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和邻作。同时,在小菜蛾早春活动前,可以清除地块和沟渠周围的杂草,破坏生境,可有效抑制小菜蛾的发生。
物理防治法利用小菜蛾成虫的趋光性,油菜田单灯30~40亩的防治面积比田间高30cm,防治效果可达62%。生物防治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杀灭小菜蛾幼虫。化学防治小菜蛾被幼虫为害,老幼虫抗药性强。因此,必须在卵孵化高峰期和第二代幼虫时进行化学防治。通过近三年的防治效果调查和农药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鸡蛋孵化高峰期喷施25%功夫乳油2000次和20%菊莎乳油2000~3000次效果较好。将80%敌敌畏乳油15毫升和10%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混匀,然后每7~10天喷洒一次30公斤水,防治效果最好。
绿色防控小菜蛾幼虫的对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药物防治。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蛹;清除杂草,消灭初孵幼虫;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抗虫品种。
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幼虫。小菜蛾的天敌很多,有黄绒茧蜂、金小蜂、广赤眼蜂以及青蛙、鸟类等,可释放菜蛾绒茧蜂,姬蜂。每亩放性引诱剂诱芯7个,把塑料盆4放在支架上盛水,诱芯用铁丝固定在支架上,距水面1-2厘米,高度高于蔬菜10-20厘米,诱芯每30天换1次。
3、物理防治
利用小菜蛾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采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成虫,减少虫源。
4、药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以上,加水800-1000倍喷雾;菜青虫颗粒休病毒在卵孵化盛期和3龄使用,每亩用病毒虫体30-40头研碎后稀释喷雾。
小菜蛾防治难的原因
1、小菜蛾体小,只要有少量食物就能存活,易于躲避敌害。
2、小菜蛾生态适应性强,冬天能挺过短期零下15度的严寒,在-14度的环境中还能取食活动。夏天能熬过35度以上酷暑,只有夏天的暴雨能大量地杀死它们。
3、小菜蛾抗药性强,由于长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量杀伤天敌,小菜蛾为害日甚一日,并且很快对各类化学农药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性,20世纪90年代年许多地方面对小菜蛾猖獗,无药可治。
由于发生面积大,为害时间长,防治困难,小菜蛾逐渐取代菜青虫而成为蔬菜第1号害虫。
4、小菜蛾生活周期短,取食甘蓝的,气温28~30度时,完成一代只要10天。
以上就是关于小菜蛾防治难全部的内容,包括:小菜蛾防治难、小菜蛾用什么农药最好、伏蚜难防、小菜蛾难打,两种害虫如何防控更有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