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可分为细绒棉(陆地棉)、长绒棉(海岛棉)、粗绒棉(中棉或草棉)。其中,细绒棉广泛种植于我国绵区,适应性强,产量高,纤维长度长,质量好。我国长绒棉种植范围较小,适用于纺高支纱。粗绒棉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纺,加速淘汰。棉花可分为白棉、黄棉、灰棉和彩棉。 1、根据棉花的纤维长度和厚度进行分类 1.细绒棉(陆地棉) 细绒棉是指陆地棉种中各种品种的棉花,纤维长度一般为25-32mm,线密度1.5-2dtex(5000-6500公支).9-4.4cN。这种棉花原产于中美洲,19世纪末在中国引进栽培,现已在全国各地栽培,适应性强,产量高,纤维长度长,质量好。 2.长绒棉(岛棉) 长绒棉包括岛棉和海陆杂交棉,纤维长度为33mm以上一般为35-37mm,线密度为1.2-1.4dtex(7000-8500公支).9-4.9cN。这种棉花原产于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种植范围少,纤维长度和强度高,适用于纺高支纱。 3.粗绒棉(中棉或草棉) 粗绒棉包括中棉(亚洲棉)和草棉(非洲棉或小棉),纤维长度一般为23mm线密度为2.5-4dtex(2500-4000公支).4-6.9cN。粗绒棉原产于印度,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纺,加速淘汰。 二、根据棉花的纤维颜色进行分类 1、白棉 正常成熟、正常吐絮的棉花,无论是白色、乳白色还是浅黄色,都被称为白棉。棉纺厂使用的大部分原棉都是白棉。 2、黄棉 棉花生长后期,由于霜冻或其他原因,棉铃冻伤后死亡,铃壳上的色素染色纤维,使原棉颜色变黄。黄棉一般是低级棉,棉纺厂只有少量的应用。 3、灰棉 灰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例如,生长在多雨地区的棉纤维在吐絮后会受到雨量大、阳光少、温度低的影响。原棉呈灰白色,称为灰棉。这种棉花强度低,质量差,棉纺厂很少使用。 4、彩棉 彩色棉是指在原有有色棉的基础上,采用远缘杂交、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的天然彩色棉。它仍然保留了棉纤维柔软、舒适、透气的原始优点。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