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资源一个单位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
亦即产品的边际收益。在产品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边际产值等于边际产品(MPP)与价格(P)的乘积,即MVP=MPP·P。
也可用总收益的增量(△TR)除以变动资源投入量的增量(△X)计算。
一、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即: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
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四、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它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即VMP=P×MP,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五、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每单位产品或要素所产生的销售收入减去平均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通常,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等。
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MP=总产量的增加量 Q/劳动的增加量 L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及平均产量关系表格[1]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寻找的边际成本,正在寻求生产不要催衍生物的一阶导数的总成本的经验
据悉类似的处理,如下所示:
生产函数应该是:TCA = Q广场A + QA +5;
那么D(TCA)/ DQA = [Q的平方A + QA +5] / DQA
=(Q平方A + QA +5)“
=(Q平方A)'+(QA)'+(5)“
= 2QA +1
其特征在于,(Q平方甲)'表示的衍生物的Q = 2QA
(QA)'表示的Q = 1的衍生物
(5)'= 0常数的
例如:Q(x个)衍生物= XQ [(X-1)的平方
微观经济学中MPL怎么算的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什么是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定义
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 L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
扩展资料: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不仅对农业重要,对其他部门也同样重要。企业富余人员存在,机关人浮于事,都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表现形式。“减人增效”是这一规律的运用。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固定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才正确。在长期中,如果生产技术进步或固定生产要素增加(或者说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就不起作用了,代之而起的是其他经济规律。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绝对化。
-边际产量
微观经济学的边际产量怎么算?
1、边际产量是指在技术和其他投入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
2、边际产量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题目说K=10,就是Q=20L-05L²-50,也就是产量Q和劳动L的关系式。那么边际产量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L,所增加的产量Q,就是公式对L求导,得到 边际产量=20-L。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的价格。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简称: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 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