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龙斑苗

虎龙斑是一种珍贵的但是石斑鱼,产出的成鱼体型较大,肉质鲜嫩,而且是通过杂交选育而来,其表面为黑褐色,体表的斑点似珍珠,经过培育,发现这种石斑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育肥能力强的特点,在低温的海底栖息,喜欢食用一些浮游的动物和藻类,现在印度洋、太平洋等地都有分布。

2、斜带石斑鱼苗

该石斑鱼品种生活在浅水环境中,成鱼体型修长,头部扁平,鱼体表面常出现一些黑褐色斑纹,尾鳍和胸鳍比较发达,游动的速度快,食肉能力强,因为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市场消费热度比较高,也有不少人工养殖的品种,广东、福建、海南等地为主要生产地,这种石斑鱼对温度和水质要求比较高,一般温度14-20℃适合斜带石斑鱼生长繁殖。

3、鞍带石斑鱼

这是一种石斑鱼品种中比较大的品种,鱼体的表面有许多暗黑色斑点,分布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印度洋、太平洋、南非、澳大利亚沿海、南海等地都有鞍带石斑鱼分布,成鱼呈椭圆形,体型粗壮,肉质肥厚,营养价值高,繁殖率高,一般做优质亲本石斑鱼养殖,养殖效益非常高。

4、云纹石斑鱼

这是一种体型为长椭圆形的石斑鱼,体型粗壮,而且鱼体颜色为黄褐色,斑纹非常明显,常食用一些浮游生物、小鱼、小虾等,育肥速度快,我国的南海、渤海等地都有分布,而且喜欢栖息在泥沙环境中,水温恒定,就可以快速进食。

形态特征:

石斑鱼体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两颌前端有少数大犬牙,鳃盖骨有两粗棘,犁骨、颚骨具细齿,体被细栉鳞,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强大,胸鳍宽大、圆形,臀鳍具3根鳍棘,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型。

生活习性:

石斑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欢定居,不喜欢长距离洄游,只是随潮水和温度的变化做深浅移动,一般不离开它所栖息和捕食的海域。它口大,牙细尖,性情凶狠,喜吃活食,但惧风,怕浪,喜静,喜暖。4~6月为繁殖期,较少觅食。

石斑鱼的价值:

石斑鱼的鱼皮有大量天然胶质,人体吸收后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长,加速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滋养皮肤的同时增强皮肤的弹性,还可以提亮肤色。

石斑鱼中的维生素b1和核黄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大脑都是十分好的,可以提高记忆力和促进智力的发展。

石斑鱼中的钙质和维生素D,适合生长发育的孩子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食用,人体对鱼肉的钙质比其他食物要容易吸收很多。

石斑鱼品种大全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三文鱼(salmon)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是一种生长在加拿大、挪威、日本和美国等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 三文鱼肉质细嫩、颜色鲜艳、口感爽滑,近年来成了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仅如此,三文鱼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三文鱼除了是高蛋白、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并且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所有鱼类中,三文鱼所含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最多(每100克三文鱼约含27克),营养学研究证明,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率,还对关节炎、乳腺癌等慢性病有益处,对胎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石斑鱼的饲养方法是什么

常见的石斑鱼品种有有淡水石斑鱼、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鲑点石斑鱼、蜂巢石斑鱼、巨石斑鱼、宝石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等。

1、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湾,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1999年又引入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

它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一直以来其养殖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重视,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2、赤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别称石斑、红斑等,体呈红褐色,头、背较深,腹部颜色较淡,头部及体侧密布与瞳孔等大之橙红色斑点,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齿,两侧齿细尖。

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余鳍无显著之斑点,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广东沿海产量较多。

3、青石斑鱼

青石斑鱼别称鲈猫、黄丁斑、石斑等,为触礁性海洋鱼类,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等。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其中南海较多,常年均可捕获,以春、夏季为渔获旺季。

4、鲑点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属暖水性礁栖鱼类,体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口稍大,上颌骨末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体被弱栉鳞,尾鳍圆形。

生活时体为褐色,全体及奇鳍布满红褐色斑点,背鳍鳍棘部末、鳍条中部基底及尾柄上各有一鞍状黑斑,各鳍均有白边,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

5、蜂巢石斑鱼

蜂巢石斑鱼是鮨科石斑鱼属的一种鱼类,别称网纹石斑鱼、蝴蝶斑、花石斑等。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体呈浅褐色,密被深褐色蜂巢状斑点,腹部斑点间隙较背部为宽,耳石呈近似三角形,腹部平直,有不规则棘状突起,属于暖水性底层鱼类,我国南海、澎湖列岛等海域均有其分布。

6、巨石斑鱼

巨石斑鱼是鮨科石斑鱼属的一种鱼类,别称龙趸、鲈滑石斑、猪羔斑等,体褐色,幼鱼体侧具斑点及斜横带,背鳍鳍棘部下方具1大黑斑,吻长而尖,尾鳍后缘圆形。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近海,我国见于南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喜栖息在礁盘内的海域中,最深可达60米左右,以底栖甲壳类及小鱼小虾为食。

黑皮海鱼有多少种

目前石斑鱼养殖形式有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其中以池塘养殖为主。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石斑鱼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石斑鱼的饲养方法

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养殖条件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为好;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目前石斑鱼育苗尚未达到生产性要求,因此养殖的鱼都还是以自然海区捕获的幼鱼为鱼苗养成。养殖的石斑鱼幼鱼以手钓钓获的为好。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放养规格及密度

放养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流速有很大的关系,流速通畅的海区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

2500尾左右,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说一只3×3×3(米)的网箱养殖产量200公斤左右是较合适的。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尾/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2。以蓝圆鱼参作饲料的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优于硬颗粒饲料。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在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40%~50%;青石斑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1%~55%,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如果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含量,能够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原配制成的湿性团状饲料喂养鲑石斑鱼小鱼和鱼苗,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0%和54%时生长最好。以鱼粉及酪蛋白为蛋白原制成干性配合饲料喂养鲑石斑鱼,蛋白质最佳含量50%。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的种间变异不大,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氨基酸组成模式可为石斑鱼配合饲料配置提供参考。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阈值分别为10摩尔/升~99摩尔/升和10摩尔/升~96摩尔/升,明显低于其他鱼类。这可能与它们生活于底层岩礁间、视觉机能退化而嗅觉机能相对发达有关。它为石斑鱼的嗅觉诱食剂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前景。石斑鱼对饲料颗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投喂成鱼时,颗粒饲料的粒径不宜小于6毫米,颗粒太小食欲不高

投饲技术对石斑鱼养殖的效果影响较大。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小时~24小时。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对石斑鱼每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上午9时~11时进行。11月~12月、3月~4月每两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温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5%,水温适宜时投饲量大些,水温较低或过高时投饲量减小。在生产中,一般视石斑鱼的摄食状态来决定投饲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投饲的一般原则是,小潮水流缓水清,水温适宜时多投,反而少投。日投饵量一般掌握在鱼体重的8%左右,每次投喂时,应先投入小许、分批缓缓遍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将饲料一次倾倒入网箱,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石斑鱼决不吃沉底的食物。由于石斑鱼是吞咽方式进食的,因此饵料的个体大小要小于鱼的口径。投饲还应讲究定质、定量、定时原则。池塘养殖中还应注意搭设饲料台,进行定点投饲,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便于清理残料,保持水质的良好。

分档饲养

鱼种放养时要根据鱼体的大小分档次进行饲养。从理论上分析,个体差别愈小愈好,但实际操作较难作到。因鱼体大小级差小,摄食均匀,有利于生长。

日常管理

选择合理的网箱和鱼排密度,防止缺氧事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除投饵外,要经常观察检查鱼的生长、摄食、活动和体色等情况,还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附着生物的多少,定期清除网箱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以保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可以采用污损生物预防剂、机械清理和化学处理、搭配饲养污损生物的天敌等方法清除之。定期筛分,保持同一网箱内石斑鱼鱼体规格的一致。因为鱼类具有大鱼压倒小鱼生长的作用和饥饿时自相残食现象,所以应定期筛分,使网箱内石斑鱼大小均匀。混养少量鲷科鱼类和杂食性鱼类。这样,一是可清除底部残食和网箱上污损生物;二是因鲷科鱼类抢食性强,可激发石斑鱼食欲;三是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加固铁锚和缆绳,定期检查网箱的破损情况,确保安全生产。特别是台风到来之前,更应加强防御,加强抗风浪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保证生产安全。定期监测水质,保护养殖环境。按国家颁布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来监测养殖用水,利于石斑鱼正常生长和肉质鲜美,预防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

石斑鱼的饲养现状

石斑鱼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海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全世 界石斑鱼类有10个属、100多种,其中石斑鱼属是最大的属,有60多种,我国近海有记录30多种。目前已开展人工育苗及养殖的 石斑鱼有10多种,主要是:斜带石斑鱼(青斑)、赤点石斑鱼(红 斑)、鞍带石斑鱼(龙胆石斑)、棕点石斑鱼(老虎斑)、云纹石斑鱼(油斑)、褐石斑鱼(假油斑)、青石斑鱼(土斑)、宝石石斑鱼 (芝麻斑)、七带石斑鱼、鳃棘鲈(东星斑)等。还有“青龙斑” (系斜带石斑鱼雌鱼X龙胆石斑鱼雄鱼)和“珍珠龙胆(系棕点石斑鱼雌鱼X龙胆石斑鱼雄鱼)等石斑鱼种间杂交种。

福建省主要养殖斜带石斑鱼,其次是赤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 和青石斑鱼等。除此之外,还少量养殖鞍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褐石斑鱼以及“青龙斑”、“珍珠龙胆”。2010年,福建省石斑鱼养 殖产量112万吨,仅次于海南省(5 7万吨)和台湾省(2 7万 吨)。福建省以漳浦养殖产量最大,为2043吨,其次为东山、蕉城等。

石斑鱼有海鱼也有淡水鱼。

98个种。

全世界黑石斑鱼一共有98个种,我国有30多个种。其中养殖的种类有10多个种,赤点石斑鱼(红斑)、青石斑鱼(土斑)、斜带石斑鱼(红点青斑)、点带石斑鱼(黑点青斑、马拉巴斑)、云纹石斑鱼(油斑)、褐石斑鱼(假油斑)、布氏石斑鱼(芝麻斑)、龙胆石斑鱼、褐点石斑鱼(老虎斑)、小齿石斑鱼(杉斑)、美洲黑石斑(又名翡翠斑,属引进种)、巨石斑鱼、黑点石斑鱼(金钱斑)等。还有豹_(东星斑)、驼背鲈(老鼠斑)实际不是石斑鱼,而是石斑鱼不同属的近亲。绝大多数石斑鱼是热带、亚热带的鱼类,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东海、南海海域。

以上就是关于哪个淡水石斑鱼长得快哪个淡水石斑鱼长得块全部的内容,包括:哪个淡水石斑鱼长得快哪个淡水石斑鱼长得块、石斑鱼分几种呢他和三纹鱼的外形有什么不同的、石斑鱼品种大全图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