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属于真菌病害,这种病菌必须通过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年生活史,其转主寄主作物有龙柏、桧柏等,果园附近有这类树木,该病发生就重。防治该病可以在发病初期,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苯甲嘧菌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梨锈病发病症状是什么
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中越冬。一般在翌年春季3月份开始出现冬孢子角。春雨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舌状胶质块。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有隔膜的担子,并在其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的嫩叶、新梢及幼果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梨树从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0天容易被感染,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梨锈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暂时期产生担孢子侵害梨树,且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25~5千米,最远不超过10千米。当温度为15℃左右,在有水的情况下,担孢子1小时可完成侵入。病菌侵入后经过6~10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出现橙**的病斑,后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子器内产生性孢子。性孢子由孔口随蜜汁溢出,经昆虫传带至异性的性孢子器的受精丝上,与受精丝互相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双核菌丝体。双核菌丝体向叶的背面发展,形成锈子器。在锈子器中产生锈孢子,这种锈孢子不能再侵染梨树,而是随气流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或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桧柏上越夏和越冬,到翌年春季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不能侵染桧柏,只能侵染梨树。
潜育期的长短与气温和寄主叶龄有密切关系,展叶期为4天且平均温度15℃时,潜育期为8~9天;展叶期为11天且平均温度为20℃时,潜育期为6~7天;展叶期为23天时,潜育期为14~15天;展叶期为33天且平均温度达225℃时,该病不能发生。
引发梨树梨锈病的因素有什么?
梨锈病又称羊胡子、赤星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新梢和果实。病叶初为黄橙色光泽小斑,后扩大成呈椭圆形病斑,有黄晕圈与健部分开,病组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长出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子腔,后期病斑变黑枯死,仅留痕迹。果实病部稍凹陷,新梢、果柄、叶柄病部发生龟裂,易折断。靠近柏树发病更重,发生时间在3月下旬-4月底,
(1)气候条件
病菌一般只侵染幼嫩的组织,当梨萌芽、幼叶初展时若天气多雨,同时温度对冬孢子萌发适宜,就会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导致发病严重。如果春季气温高,冬孢子成熟早,而此时梨树尚未发芽,产生的担孢子没有侵染梨树幼嫩组织的机会,发病就轻。若梨树发芽前天气干燥,冬孢子也不能萌发,而在梨树展叶后气温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梨锈病发生重。因此,春季适温多雨是造成梨锈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冬孢子发芽最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常与梨盛花期相一致。2~3月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冬孢子萌发后,风力的强弱和风向都可影响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也有影响。
(2)转主寄主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园周围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尤其与15~35千米范围内的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关系最大。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内一般是桧柏等转主寄主越多,病害发生越重;反之病害发生越轻。
(3)品种抗病性梨品种间抗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感病品种有鸭梨、慈梨、严洲雪梨、二宫白、明月及今春秋等。中国梨或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比较感病,西洋梨或西洋杂交品种表现抗病。
以上就是关于朋友梨锈病,怎样才能彻底防治全部的内容,包括:朋友梨锈病,怎样才能彻底防治、梨树梨锈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梨锈病发病症状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