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病又称云纹叶枯病,多发生在叶缘处,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与健康部分界清晰,病部生黑色小点,病组织后期破裂,脱落。病组织越冬,风雨传播,伤口侵入,防治方法同炭疽病。茶花是世界名花,叶常绿不凋,翠绿油亮,花极艳丽,繁密似锦,一树万苞,艳丽可人,有诗赞之:“艳如天孙织云锦,_如姹女烧丹砂;吐如姗瑚缀火齐,映如_蛛时凌朝霞。”郭沫若盛赞曰:“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茶花花期长,陆游诗曰:“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茼蒿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如何识别茼蒿灰斑病?

山茶花灰斑病的概述:

英名:camelliagreyspot。分布: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北方温室。症状:发生在茶花叶片上,多从叶缘处开始发病。初期病斑为褐色圆斑,扩展后病斑椭圆至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内灰褐至灰白色,后期病斑出现黑色粒状物(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片腐烂,干枯脱落。病原:半知菌类大茎点菌Macrophomasp。发生规律:病菌在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在生长季节可常年侵染为害,6~9月发病较重。植株生长衰弱、高温多雨和有蚧、螨为害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和清理病叶、落叶。2发病初期喷洒45%特克多悬浮剂l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什么是桂花灰斑病

茼蒿灰斑病主要对茼蒿的叶、茎造成危害,以叶片症状最为明显。该病害在子叶上病斑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叶片上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小叶茼蒿,叶青绿色,叶长8~12厘米,叶靠近茎管的叶柄两边,分别长出如同锯齿状的微叶,叶的顶前部叶茎上生有齿状的独立叶片。只要记住,茼蒿的大小叶片叶缘都是开口缺刻的。

该病害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菊尾孢菌真菌,属于真菌,通常以子坐或菌丝块寄宿在病叶上越冬,对于真菌性病害,其病菌总是喜欢“趁虚而入”,喜欢从植株的伤口或者病弱处发起侵染。茼蒿灰斑病收真菌病害,叶片上生成圆形,近圆形病斑,生于叶片边缘的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2至4毫米,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有轮纹。高湿时,病斑上生出灰色霉状物。

叶片受害后出现,直径2~4毫米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呈现灰褐色,边缘有轮纹出现。湿度大时,在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出现,病斑,连成片后,整个叶片枯萎,病菌孢子可顺水顺风传播作物轮换种植,勿连作。选择排水好的田块种植,种植时适当增加磷钾肥,促进茼蒿生长,增加茼蒿的抗病力。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病变部分或整株以防止传染给其他健康植株。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选用百菌清进行预防,有轻微发病要用扑海因、世高等药剂,间隔一周连续喷雾两次。茼蒿作为一种可鲜食的食物,生长期又短,采用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地配合化学农药防治,达到既把病虫的危害控制住,又要做到农药残留不超标。

枇杷灰斑病比较严重,枇杷灰斑病症状是什么?

桂花灰斑病,英文名为osmanthusgreyspot,发生在桂花叶片上。初期病斑灰色,边缘红褐色,多个病斑扩展连成一片呈不规则状,灰褐色,边缘暗褐色,后期病斑干枯,灰白色,着生黑色粒状物。病原为半知菌类交链孢霉Alternariasp。。本文还介绍了该病的分布、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杨树灰斑病怎么防治?

枇杷灰斑病(pestalozziafunereaDesm)属于寡真菌亚科。它是枇杷的主要病害,可侵入枇杷叶、嫩枝、花、果、枝。叶子上也有普通型和急性型。近年来,枇杷花头受灰斑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亟待加强。

一、起病症状

灰斑病的叶片症状为灰**斑点,果实症状为紫褐色或灰褐色斑点。枝条呈灰褐色斑点或深褐色斑点。然而,穗上的病斑是不同的:在疾病开始时,在穗被拉伸之前。主轴或小支撑轴的底座上有油渍;花芽上也有一些先出现的油渍点。在未来。随着开花穗的伸长,病斑向各支撑轴发展。此时大部分花芽还未开放,花穗已枯成灰黑色。最后,枯死的花头上散落着黑色的斑点。这些症状与长期干旱导致花穗干枯或阴雨天气导致花芽花瓣掉落的现象有关。明显不同。

二、发病情况

在花头灰斑病发生严重的地方共调查植物138株,其中侵染植物114株,发病率为826%。对其中5种较为严重的植物进行了调查,其穗发病率分别为234%、286%、263%、217%和276%,平均穗发病率为254%。

三、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1抗病品种的选育不同枇杷品种的抗性不同,大众、美华夏、大红袍、软白沙等品种抗病性极弱,在病害严重的地区种植时要注意叶斑病的防治。而早中6号、解放中、胶鄂、仲卿等品种抗病性强,这些品种可选择在病害严重的地区种植。

2提高果园管理水平,要做好修剪工作,及时修剪掉密生枝、细弱枝、病虫枝和枯枝,改善树木通风透光条件。对于通风和透光不良的果园,树枝应缩回并修剪。二是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平衡施肥,提倡有机肥再施,减少化肥用量,根据树木生长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保证树木养分供应充足。三是注意排水,及时检修果园排水系统,防止果园长期积水,造成根腐病,阻碍养分吸收的现象。

3化控期:春、夏、秋,微萌、萌出、展叶。喷洒方法:整树喷洒,每次喷洒间隔15天左右。选择: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65%代森锌500-600倍液等。

苹果褐斑、圆斑、灰斑病是什么?

防治杨树灰斑病的方法:

(1)加强管理片林种植不要过密,以利于通风降湿。及时拔除大树下的萌条。

(2)种植抗病品种以小黑杨、小青杨和北京杨容易感病。大官杨和沙兰杨等杨树品种较抗病,可在适宜种植的地区推广。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0%杀菌优水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防治。

3种叶斑病统称早期落叶病,全国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华北、东北及黄河故道区为害较重,造成提早落叶,树势衰弱。

症状

褐斑病为害叶片及叶柄、果实。在叶背面形成褐至深褐色病斑,斑边缘有绿色晕圈,为重要特征。因不同品种和为害期演变成3种类型。一是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放射,小而多量,斑背面绿褐色。在沙果、山荆子、海棠上多见;二是同心轮纹型,斑圆形,暗褐色,后期中央产生同心轮纹状排列的许多小黑点,斑背面深褐色,无明显边缘。国光、青香蕉等多见;三是混合型,病斑较大,近圆形,边缘针芒状,暗褐色,中央变灰色,上散生小黑点。红星、金冠、元帅等品种多为此类型。

圆斑病为害叶片及枝条、果实。病斑淡褐至灰色,直径1~5毫米,边缘略显紫色,中央有1针尖大的小黑点。

灰斑病在叶上病斑暗褐色至灰白色圆形斑,直径2~6毫米,边缘清晰。后期中央散生小黑点。病斑常密集,融成大斑,叶片焦枯。

果上染病。褐斑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稍下陷,中有黑色小点。病部深入果肉,褐色,疏松。圆斑病病斑呈黑色污斑,不规则或放射状,上生黑褐色小点。果肉硬化或坏死,有时龟裂。灰斑病病斑呈灰褐或黄褐色圆斑,稍下陷,中央散生微细小粒点。

病原

3种病菌都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褐斑病菌(Marssonina mali(PHenn)Ito),称苹果盘二孢菌,有性世代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称苹果双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菌丝体产生菌索,穿行于寄主表皮下。当产生分生孢子盘(小黑点)成熟后突破表皮,释放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双胞,上大下小。

圆斑病(Phyllosticta solitaria Ellet EV)称孤生叶点霉菌。其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埋于表皮下,上端有深褐色孔口。内生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灰斑病菌(Phyllosticta pirina Sacc)称梨叶点霉。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埋于表皮下,上端有乳头状孔口。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分生孢子梗极短,无分隔。

发病特点

3种菌均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盘)或子囊盘,在落地病叶中越冬。次年春雨后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树体,侵染叶片,出现病斑。圆斑病发生较早,华北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病,2~3周后进入盛期。褐斑、灰斑病一般同时发生,5~6月发生,7~8月盛发期,秋季发生为害重。以高温多雨为流行条件,凡管理粗放、树冠郁闭、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国光、红玉、青香蕉、金冠发生较重,但各自抗3种病害的能力有差异。

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清除落叶、落果、集中烧毁。

(2)药剂保护。应结合烂果病害防治,综合考虑化学防治安排,关键要掌握好喷药期。药剂同轮纹病。幼果期喷锌铜波尔多液,也可选用30%绿得保胶悬剂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等。雨季可加展着剂“6501”1000倍液或其他展着剂。

以上就是关于茶花的灰斑病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茶花的灰斑病是什么、山茶花灰斑病是什么、茼蒿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如何识别茼蒿灰斑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