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属于变温动物,然而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成的蜂群,具有恒温动物所特有的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蜜蜂养殖技术之生活环境的要求1蜜蜂养殖需要的温度
蜜蜂数量越多,蜂巢内温度越稳定,并能够保持在适温34摄氏度-35摄氏度的范围内。温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其发育和繁殖。如在27摄氏度时封盖子虽然能羽化为成虫,但没有采集力;30摄氏度时羽化推迟4天;37摄氏度时羽化期缩短3天,但有大量封盖子死亡(见子不见蜂)。蜜蜂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5摄氏度-25摄氏度。气温在5摄氏度-35摄氏度时(白昼荫处气温)蜜蜂就能出巢活动。气温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蜂王停止产卵,蜜蜂减少或停止出巢活动,在蜂巢内结成蜂团,转入断子越冬期。在温带地区,冬季蜂王停止产卵,只有老蜂逐渐死亡,没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数量逐渐减少;夏季蜂王每日的产卵量往往超过1500粒,新蜂的羽化数大大超过老蜂的死亡数,蜜蜂的数量逐渐增多,蜂群发展到高峰。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很大,为了生存,蜜蜂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箱内温度。在炎热的夏季,当蜂巢内温度超过适温范围时,蜜蜂外出采水,蒸发水分(扇风)进行降温,当蜂巢受烈日暴晒,辐射热过高时,蜜蜂离开巢脾,集结到巢内较大的空间及堆集到巢门口散发热量,这种现象生产上称“离脾”。相反,遇到寒冷时,蜜蜂离开边脾,聚集在蜂巢中央的子脾上护子,生产上称缩团。在严寒的冬季,蜂群结团越冬。蜂团外围适温6摄氏度-10摄氏度,蜂团中心适温24摄氏度~30摄氏度,若保温不当,蜜蜂以吃蜜运动、散团等行为来调节温度。由于新陈代谢增强,一是影响蜜蜂寿命,二是饲料耗量增加。
2蜜蜂养殖需要的湿度
蜂巢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低与外界空气的温湿度、巢内饲养温度、蜜蜂生理状况及正在发育个体的数量有关系。正常蜂巢中央的相对湿度为77%-84%,蜂巢内各部位的湿度变动在25%-100%之间。在流蜜期,蜂巢中央湿度为55%-60%;如果自然界没有流蜜,子脾之间的相对湿度为76%-91%,因为哺育子脾需要较高的湿度,酿蜜时因蒸发采集来花蜜中的过剩水分,而需降低湿度。越冬期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80%,如果巢内干燥,蜜蜂体内及巢蜜中水分蒸发快,蜜蜂会感到口渴而吵闹,导致越冬失败。蜜蜂除了利用代谢水分外,以采水及喷水滴蒸发水分,提高巢内湿度,以扇风来降低巢内湿度。
3蜜蜂养殖需要的光的影响
日照能刺激蜜蜂出动,采集季节为一年的长日照季节,蜂箱宜放阴凉处,巢门朝南,夜晚蜜蜂也有趋光现象,夜晚应处在黑暗环境。
4蜜蜂养殖的其他气候因素
蜜蜂生活要求流动新鲜的空气,当空气不流通,群蜂易显不安状态,特别闷热场合更十分危险。阵雨或突然的暴晒,对于蜜蜂出动安全亦有很大的影响。海滨经常风大的地区,蜜蜂采集活动被迫贴地面飞行,因此,选择场址,对于风力、风向的频度以及所处范围的天然屏障或人造屏障都必须加以注意。
蜜蜂养殖技术之常见疾病的防治一、蜜蜂养殖的囊状幼虫病。
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春末夏初多发,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病虫一般于5-6日龄大量死亡,发病蜂群子脾中常出现不规则的空房。
防治:选育抗病蜂种,加强饲养管理。密集蜂群,加强保护、保温。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备足饲料提高蜂群抗病力。
药物治疗:将市售碘酊加水配成1-3%的溶液再加少量白糖,配成稀糖液喷脾。使用浓度要由低到高,最好在傍晚使用。按每框蜂病毒灵1片,多种维生素1片,调入糖浆内喂蜂。
二、蜜蜂养殖的麻痹病。
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病原体为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一般春秋季在成年蜂中所发生的,多为麻痹病。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晚秋多以大肚型为主,夏秋季多以黑蜂型为主。主要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传播。
防治:替换蜂王,加强保温,防止蜂群受潮,给病蜂群饲喂奶粉、黄豆粉等蛋白质饲料,提高其抗病力。
药物治疗。20万单位的金霉素或新生霉素兑入1千克糖浆,每框蜂喂50-100克,隔3-4天喂1次,3-4次为一疗程,或每千克糖浆加病毒灵3-4片,每框蜂喂50克,3-4次为1疗程。也可用1千克糖浆对板蓝根冲剂20克、土霉素2片,隔天喂1次,连用4次。
三、蜜蜂养殖的美洲幼虫腐臭病。
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腐烂的幼虫有黏性,挑起能拉细丝,有鱼臭味。
防治:加强检疫,杜绝病源,不购病蜂,禁用来路不明的饲料。对蜂群用01%的磺胺噻唑糖浆预防。发现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对重病群要彻底换箱及脾,彻底消毒,轻病群进行人工清巢和消毒。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噻唑钠3种药物可交替使用。每群蜂用土霉素粉5万-10万单位(四环素10万-20万单位,磺胺噻唑钠05-1克)混于05千克白糖中,加食用油揉成团连喂4-5天后改为隔天饲喂,直至不见烂子为止。
四、蜜蜂养殖的欧洲幼虫腐臭病。
主要是未封盖幼虫的传染病。由蜂房链球菌、蜂房芽孢杆菌,蜜蜂链球菌和蜂房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春秋两季易发。患病幼虫一般死于4-5日龄,尸体有很浓的酸臭气味,但无黏性,易被工蜂拉出清除。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紧缩巢脾,饲料要充足。早春对病蜂群适当补饲蛋白质饲料,以提高蜂群的清巢力和抗病力。用每千克糖浆加入10万-20万单位链霉素或土霉素,按每框蜂50-100克进行饲喂,每4-5天给药1次,连用3-4次为一疗程。
五、蜜蜂养殖孢子虫病。
又叫蜜蜂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蜜蜂成虫慢性传染病。早春、晚秋和越冬期间多发。病蜂逐渐衰弱,头尾发黑,并伴有腹泻。失去飞翔力的病蜂常爬行,不久即死亡。
防治:备足优质越冬饲料和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对病群蜂箱、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更换病群蜂王。1千克糖浆加入灭滴灵05克,每群每次喂03-05千克,每隔3-4天喂1次,连续喂4-5次为一疗程。
六、蜜蜂养殖的螨病。
由大、小蜂螨体外寄生所致。至蜂群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常见遍地死蜂及蛹、翅、足缺残的幼蜂乱爬,蜂群势急剧下降。
防治:常用药剂有杀蛾1号、2号、3号、速杀螨等。在巢内没有封盖时治螨是最佳时期,如能在蜂群断子后越冬前治疗2-3次,冬末春初蜂群开始繁殖前再治2-3次,就能有效地控制蜂螨。
安全养蜂慎用三药一、双甲脒
双甲脒是一种长期以来普遍应用的杀螨剂。经过大多数的实验证明:双甲脒具有较好的落螨效果,经过正常施药基本可以满足控制蜂群大蜂螨基数的目的。
双甲脒残留物在蜂体内会对蜜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很多国家禁止其在蜂病上的使用。但由于价格便宜,很多蜂农大量使用,造成蜂蜜中双甲脒残留量严重超标。所以我们要正确使用双甲脒。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1条,点燃密闭熏烟15分钟,每周1次,3周为一个疗程。一般在生产期前一个月停止用药较好。
二、氟氯苯氰菊酯条
氟氯苯氰菊酯条(每片条含有效成分36克)是一种对我国来说较新的防治蜂螨药,在国外已被安全使用一段时期,其抗蜂螨药效受到肯定,剂量小,不易引起残留。
该药物是通过与蜜蜂接触从而使附着在幼蜂身体上的大螨或小螨脱落,达到杀螨的效果。氟氯苯氰菊酯药物残留在蜂箱中的传播史通过沾有该药物的蜜蜂身体在巢脾上的活动完成的,而巢脾的修建和加固是通过蜜蜂分泌蜜蜡实现的,因此氟氯苯氰菊酯只可能通过这种形式造成对蜂蜜的残留,故不会有蜂体残留的现象。
用法与用量:悬挂于蜂群内,一般蜂群使用4条,幼龄蜂群用量减半。对于占据几个孵育室的较大蜂群,每箱用4条,以保证蜂箱足够的用量。6周为一个疗程,采蜜期禁用。
三、盐酸金刚烷胺粉
盐酸金刚烷胺,抗病毒药物。自1971年生产以来一直用于抗流感和抗病毒感染。白色晶体,无臭,易溶于水和乙醇,加热能升华。盐酸金刚烷胺能阻止流感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能在动物脑中加快多巴胺的释放,有抗运动障碍的效果。在养蜂用药中常用于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
用法与用量:饲喂,每升50%糖水加该药物2克,每群250毫升,3天1次,连用6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最新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蜜蜂时,需要在蜜源丰富、水质良好且背风向阳的地方建立养殖场所,并且在春季时期,要为蜜蜂做好保暖工作,可以在蜂箱上覆盖挡风布,而在夏季时期,需要为蜜蜂做好降温措施,要在蜂箱上放置遮阳网,避免蜜蜂暴晒后死亡。
蜜蜂怎么养殖1、养殖场所
养殖蜜蜂时,需要在水质良好、水源充足、背风向阳的地方建立养殖场所,而且要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为蜜蜂提供蜜源,便于其采蜜,例如在春季时期,要在场所附近栽种油菜或者桃树等植物。
2、春季养护
春季是蜜蜂的繁殖期,在春季养殖蜜蜂时,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可以在蜂箱上放置挡风布,在蜂箱下安装加热板,使蜂箱内的温度保持在34度左右,便于蜜蜂繁殖与生长,而且要在天气晴朗时,为蜜蜂进行打扫清理。
3、夏季养护
夏季的温度较高,对于蜂王的产卵数量和质量存在影响,在夏季养殖蜜蜂时,需要为其做好降温措施,可以在蜂箱上放置遮阳网,避免蜜蜂被阳光直射,而且要将生殖能力变差的老蜂王更换成新蜂王。
4、冬季管理
冬季温度较低,会使得蜜蜂死亡,在冬季饲养蜜蜂时,需要为其提供食物,可以使用白糖和水混合制作成的白糖水,或者将蜂蜜加水稀释后制作成的蜂蜜水,而且要在蜂箱上放置双层保暖布,使蜜蜂顺利过冬。
养蜜蜂的技术
养殖环境:应选择有树木的小丘陵或山地,蜂箱不宜有裂缝和洞口,蜂箱离地面大概50cm左右。选择蜂种:各地蜂种的适应性不一样,建议自留种较好,可保证蜂种的纯正性。饲料管理:主要饲喂蜂蜜,还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人工饲喂。温度管理:温度低于6℃时需进行保温。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如出现病害需及时处理。
一、蜜蜂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蜜蜂的生长,因此一定要保证良好的自然环境与蜂箱环境。
1、自然环境:一般可选择有树木的小丘陵或山地中,其要求通透性比较好,温度适宜,不积水即可。
2、蜂箱环境:蜂箱不宜有裂缝和洞口,以防出现盗蜂现象,蜂箱的大小需保证蜜蜂可以正常生长,为了保证足够的光照,蜂箱离地面大概50cm左右为好,还以便于做好排水遮荫工作。
二、选择蜂种
1、蜜蜂养殖的历史比较悠久,目前蜜蜂的品种也比较多,因此不能随便进行引种。
2、我国各地的蜜蜂品种都有所不同,比如北方的蜜蜂品种耐寒能力比较强,但是不耐热,不适合在南方进行养殖,一般建议自留种为主,从而保证了蜂种的纯正性。
三、饲料管理
1、养殖蜜蜂时需时刻保证充足的糖饲料,蜜蜂的主要饲料是蜂蜜,有利于延长蜜蜂的生长周期,提高蜜蜂的体质。
2、国内的蜜蜂采粉能力比较差,基本蜂群内都是缺粉状态,从而导致中蜂繁殖能力比较弱,所以需要人工进行饲喂花粉,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饲喂,从繁殖期开始每次都需要饲喂充足,放置在离蜂箱不远的位置,让蜜蜂自行搬回蜂箱即可。
四、温度管理
1、适宜的温度更有利于蜜蜂生常生长,因此需要调控好蜂箱的温度,这样有利于增强幼蜂的生长力,还方便清洗蜂箱,以防敌害侵袭。
2、在蜂群越冬前应备好足量的饲料,等到温度低于6℃时,将草把均匀铺在蜂箱内的隔板上,等气温回升稳定以后,为了方便蜜蜂生长与繁殖,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草把全部清除。
五、防治病虫害
蜜蜂养殖与其他养殖一样会出现病虫害,比如巢虫、蜂螨、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胡蜂、蚂蚁、蜘蛛等等,如发现病害一定及时进行处理,另外还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养蜜蜂的技巧和方法
一、收蜂技术
收蜂是养蜂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在养蜂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尤其是发展中蜂养殖时更为重要,事实上很多人饲养中蜂都是从收捕野生中蜂群开始的,而大多数野生中蜂群都筑巢在树洞、石洞等隐蔽的地方,这就需要养蜂人能将其收捕回来,同时在蜂群自然分蜂时也要求养蜂人能将分出去的蜂群收回来。
二、分蜂技术
分蜂是蜜蜂扩大种群数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小规模中蜂养殖一般是让蜂群自然分蜂,意蜂养殖和大规模中蜂养殖多采用人工分蜂,采用自然分蜂时养蜂人要知晓分蜂的大致时间也便及时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需要养蜂人具备一定的分蜂技术,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分蜂失败。
三、并群技术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并成一群,在养蜂生产中很多情况都需要用到并群技术,比如当某群蜂过于弱小时通过并群可以将其合并到其他相对弱小的蜂群中从而可以得到一个较强的蜂群,又如在组建双王群时也可以通过并群来实现,再如当某群蜂失王后又暂时没有新蜂王或王台时也可以将其并入到有王群中。
四介王技术
介王是指为无王群介绍一只新王,蜂王是蜂群的主要繁殖者,对蜂群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在养蜂生产中蜂王常常受到养蜂人的重点保护,但仍难免会出现意外失王的情况,此时便需要用到介王技术为失王的蜂群重新介绍一只新蜂王,同时养蜂场在引入其他蜂王时也需要用到介王技术将其介绍到蜂群中。
五育王技术
育王指养蜂生产中人工培育新王,蜂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因此有一定规模的养蜂场一般会定期更换蜂王,此时便需要通过人工育王技术来培育大量的蜂王,同时在养蜂生产中也可以通过人工育王来进行定向选择,保留哪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种,淘汰哪些有着这样那样缺陷的蜂种。
六防病技术
蜜蜂的疾病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少,但一旦发病处理起来则极为麻烦,稍不留神便可能导致全群覆灭甚至波及全场,很多养蜂新手对蜂病防治不注意导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敌也非常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胡蜂(马蜂),几只金环胡蜂便能够毁灭一个蜂群
养蜜蜂方法
1、选用蜂箱:挑选材料比较坚实、质地较轻的箱子。2、转移蜂群:将巢脾一同放入蜂箱中,让蜜蜂快速适应环境。3、补助饲养:蜜源不足时,每天投喂2-3次稀释的糖水。4、栽种植物:在养殖场所周围栽种芍药、油菜花、牡丹花等。
蜜蜂如何养殖
1、选用蜂箱
养殖蜜蜂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选用适合的蜂箱,应挑选材料比较坚实、质地较轻的箱子,由于蜂箱一般露天放置,蜜蜂的基本生活都是在室外度过,因此要提供良好的环境。
2、转移蜂群
首先提前准备好活框蜂箱,将购买回来的蜂群或者野生诱捕回来的蜜蜂转移到蜂箱中,一般都会将巢脾一同放入,可以让蜜蜂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恢复正常的活动。
3、补助饲养
蜜蜂采蜜期间,进行补助饲养,一般在晚间开始人工饲喂,如花粉、糖水、蜂蜜等,冬季蜜蜂采蜜比较少,需要增加饲喂的次数,可以在早晚各喂一次稀释后的糖水。
4、栽种植物
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可以在场所周围栽种大量的花卉植物,比如芍药、 牡丹 、油菜花等,提供充足的蜜源,以免蜜蜂飞窜到较远的位置,降低经济效益。
一、蜂种的选择
想从事养蜂,在确定了养殖场地(定地、转场)之后,结合场地的蜜源情况就可以确定生产的蜂产品及养殖方式,进而确定蜜蜂的种类。
中蜂能够生产蜂蜜、蜂蜡,利用零星蜜源,管理省工。适合山区、定地饲养。其抗蜂螨病、白垩病和爬蜂症,但不抗囊状幼虫病。
意蜂可以生产蜂蜜、花粉、王浆、蜂胶、蜂毒、蜂蜡和蜂蛹等,能够采集利用大宗蜜源,产量高。适合转地放蜂。其抗囊状幼虫病,但不抗蜂螨病、白垩病、爬蜂症。目前占总群数三分是二以上。
其他还与喀蜂,高加索蜂等,关于蜂种后续详细介绍。

二、蜂群购买的时间及数量
购买蜂群的时间,南方宜在上半年的2~3月或下半年的9~10月;北方宜在上半年的4~5月。因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外界气温和蜜粉源条件比较好,饲养容易成功。
初养蜂,应从饲养少量蜂群开始,一般以10群以内为宜,待取得一定经验和初步掌握养蜂技术以后,才逐步繁殖或增加蜂群的数量。

三、挑选蜂群的方法
应在晴暖天气的中午到蜂场观察,首先在箱外观察,确定蜜蜂飞行、采集正常,无爬蜂现象。初步判断后,开箱检查。
1、箱外观察
蜂多而飞行有力有序,蜂声明显,工蜂健康,有大量花粉带回;蜂箱前无爬蜂、酸和腥臭气味、石灰子样蜂尸等病态。
2、开箱检查
(1)蜂王
颜色新鲜,体大胸宽,腹部秀长丰满行动稳健,产卵时腹部伸缩灵敏,动作迅速,提脾安稳,产卵不停。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2)工蜂
体壮,健康无病,新蜂多,性情温驯,开箱时安静、不扑人、不乱爬,体色一致。
(3)子脾
封盖子脾应整齐,无花子现象,幼虫发育饱满、色泽正常,无幼虫病。(花子是指幼虫、蛹、卵和空巢房相间混杂,白头蛹是蜜蜂将封盖清除露出白色蛹头,这些都是蜂病或受到天敌危害的表现。)

(4)巢脾与蜂箱
蜂箱和巢框要求标准、严密、牢固,检查巢脾是否平整、是否过旧、雄蜂房是否太多。
(5)群势
选购蜂群的季节和目的不同,对群势的要求也不同。在春季购买蜜蜂以备采集夏季蜜源时,群势应在4框蜂以上,以保证在流蜜期前繁殖为强群。接近流蜜期购买蜜蜂时,应选择10框蜂以上且包含8张以上子脾的蜂群。 早春不小于2框足蜂,夏秋季节大于5框。
(6)饲料
检查箱内饲料是否充足。

四、定价
买蜂以群论价,脾势群的基本单位,脾的俩面爬满蜜蜂(不重叠、不露脾)为1脾蜂,意蜂约2400只,中蜂约3000只。买蜂也以重量计价(如笼蜂),一般是1千克约有10000只意蜂,有中蜂12500只,占4个标准巢框。
不论是以脾计价还是重量计价蜂群内蜜蜂、子脾、蜂蜜的数量以及蜂箱的质量是决定蜂群价格的主要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饲养蜜蜂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饲养蜜蜂、蜜蜂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最新蜜蜂养殖技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