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鱼 、唱歌婆鱼、白鸽鱼。根据查询白来鱼相关信息得知,白来鱼是丁公鱼 、唱歌婆鱼、白鸽鱼,这种小鱼这边称作白来鱼,广州地区叫唱歌婆,还有其它地方叫丁公等。白花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鱼类,白花鱼是河鲜。白花鱼的学名叫翘嘴鲌,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游动速度很快,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比较活跃,而且有成群行动的习性。这种鱼的分布很广,在中国的珠江、闽江、长江、黄河、辽河等水系中都有发现,是很多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丁公鱼养殖多久能卖

龙舌鱼也叫牛舌鱼、踏板鱼、鳎目鱼、龙半滑舌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舌鱼只有中间的脊骨,刺又少、肉又多,几乎没有任何鱼腥味,香煎来吃味道真是棒极了。

泥猛鱼又名褐篮子鱼 ,俗名:象鱼、雉鱼、羊婴、篮子鱼、泥猛、臭肚、娘呙(闽南叫法)

是辐鳍鱼纲鲈形目蓝子鱼科篮子属的一个种。产地及产期:泥猛是广盐、广温、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生息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礁石和珊瑚中。喜食海藻、海中浮游生物和附着物,故肉质有独特风味。

黄立鱼又名黄脚立、赤翅、胶辣鱼,学名名黄鳍鲷。

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属鲷科棘鲷属的一种海鱼。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水尖鱼也叫颔针鱼

有两种,尾斑圆颌针鱼和黑背圆颌针鱼。针鱼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侧线在尾柄部不形成隆起崎。侧线鳞142~157个。背鳍鳍条12~15,臀鳍鳍条15~18;尾鳍后缘圆形,基部有一黑斑。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

红立鱼学名二长棘鲷。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刺少,非常适合烹饪,鱼肉爽滑鲜嫩,是我们经常会食用的一种鱼类。

马鲛鱼

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斑点,腹部龙白色,背鳍与臀鳍之后有角刺。在夏秋季常结群作远程洄游。马鲛鱼刺少肉多,体多脂肪,与“雪菜”同烧鲜美异常,可作“熏鱼”,也可用盐腌制。

剥皮鱼又叫马面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潮汕俗名:迪仔、剔皮鱼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面包鱼、烧烧角。剥皮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黄、渤海,朝鲜和日本,也见于南非。

斑猪鱼/丁公鱼又称为细鳞鯻 ,另外俗名有花身鸡鱼 、 花身仔 、 斑吾 、 鸡仔鱼、 三抓仔 、 海黄蜂 、 斑梧等。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红海、东至澳大利亚、北至朝鲜、日本及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等海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近底层鱼类。 它们常生活于沙底、石砾底或礁石附近的沿岸浅海区,可生活于咸淡水或海水中。

带鱼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鱽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 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马头鱼学名甘鲷、又叫银方头鱼、白方头鱼、瓦刀鱼、日本加吉、方头鱼、红马 。鲈形目,方头鱼科,方头鱼属。因为头部呈方形,鱼身侧扁、背部微微凸起,头较大而高,口小,侧线发达,有几分像马头,故称马头鱼。

金鲳鱼俗名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长度略相等。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金鲳鱼为我国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人工已经育苗成功,养殖技术较为成熟。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海兔。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目前市场看到的鱿鱼有两种:一种是躯干部较肥大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枪乌贼";一种是躯干部细长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柔鱼",小的柔鱼俗名叫"小管仔"。

红目鲢学名大眼鲷,又称大目鱼,大目莲,潮汕地区俗称红目鲢。体稍延长,侧扁;头中等大;吻颇短;眼大;口大,向上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向前方突出;牙细小,圆锥形;前鳃盖偶角处有一个带锯齿缘的强大棘;体被栉鳞,细小而粗糙,坚固不易脱落。

豆腐鱼学名龙头鱼,九肚鱼,仙女鱼目,龙头鱼科龙头鱼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北部的河口,为沿海中、下层鱼类,是中国沿海常见食用鱼类。龙头鱼体长达41厘米(16英寸),色暗,淡灰色或褐色,具黑色细点。口大、前位,尾鳍叉形,胸鳍及腹鳍大。本属有几个近缘种分布于从非洲到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此鱼只有一条主骨,并且主骨柔软,其余的鱼骨细软如胡须,因此浙南柳市、台州、温州、丽水一带的人就形象叫它为水潺,就是说它像水一样柔软。杂食性,以小鱼、小虾、底栖动物为食。

油甘鱼,学名鰤鱼 。是鲹科鰤亚科鰤属的一种温水性鱼类,分布于日本海及台湾以南海域。

红杉鱼,又叫金丝鱼。地方名:红三鱼、红哥鲤、吊三鱼、拖三鱼、瓜三鱼、黄肚鱼金线、金线鲤,六齿金线鱼。金线鱼科金线鱼属的一种鱼类。粤语称为“红三”,又叫做“红三鱼”或“金丝划”。因为这种鱼身体中央有金**的纵纹,故称。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17~25厘米,体重150~200克。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

黄立鱼又名黄脚立、赤翅、。适应力强,生长快,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

黄花鱼,又名黄鱼,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耳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

展开阅读全文

3-4年。鳜鱼又叫丁公鱼、季花鱼等,属鲈形目,鳜鱼属,其分布很广,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淡水湖泊中均有繁殖,鳜鱼肉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珍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池塘中不仅可以混养少量鳜鱼,以清除野杂鱼,还可以专塘饲养,是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年成熟,雌性四年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以上就是关于白来鱼是什么鱼全部的内容,包括:白来鱼是什么鱼、水尖鱼和棒鱼的区别、丁公鱼养殖多久能卖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