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成鱼养殖方式,既可混养,也可单养,现把两种方法简述如下: 在不改变原有池塘主养品种条件下,增养适当数量的加州鲈鱼,既可以清除鱼塘中野杂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减少它们对放养品种的影响,又可以增加加州鲈鱼的收入,提高鱼塘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举两得的养殖方法。一般,每亩鱼塘放养30—40尾鱼种,不用另投饲料,年底可收获15—20公斤加州鲈成鱼。 如鱼塘条件适宜,野杂鱼多,加州鲈鱼混养密度可适当加大,但不要同时混养黑鱼、鳗鲡等肉食性鱼类。另外,苗种塘或套养鱼种的塘不要混养加州鲈鱼,以免伤害小鱼种。
混养时必须注意:①池水不能太肥;②放养量要适当;③混养初期,主养品种规格要大于鲈鱼规格三倍以上;④加州鲈鱼特别是幼鱼对农药较为敏感,防治鱼病和施放农药要注意。 1鱼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15米以上,水质良好, 无污染,通风透光,底质为壤土。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宜。配备增氧机。
2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投放加州鲈鱼苗4000—5000尾,条件、设备好的鱼塘可放到5000—6000尾。适当混养鲢、鳙、草、鳊鱼,帮助清理饲料残渣、调节水质。 加州鲈鱼对蛋白质要求较高,要求饲料含粗蛋白45—50%, 生产上可投喂下列几种饲料。
(1)鳗鱼饲料;
(2)下杂鱼肉浆混入适量花生麸、豆饼、玉米粉;
(3)配合饲料,配方是:鱼粉60%、生麸10%、麦粉或玉米粉25%,酵母、 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5%。
投饵通常分上、下午各投一次,水温在20—25℃时,日投饵量为鱼重10—15%,但要视鱼的摄食、活动状况及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广东省不少地方用池塘专养,亩产可达300—400公斤。投喂海水低值鱼类,饵料系数一般75—8,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1)每日都要巡视养鱼池,观察鱼群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避免池水过于混浊或肥沃,透明度以30厘米为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2)严格防止农药、公害物质等流入池中,以免池鱼死亡。尤其是幼鱼对农药极为敏感,极少剂量即以造成全池鱼苗死亡,必须十分注意。
(3)投饲量要适当,切忌过多或不足。同时要避免长期使用单一饲料,饲料中应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正常的营养要求。
(4)及时分级分疏,约2个月一次,把同一规格的鱼同池放养, 避免大鱼吃小鱼。分养工作应在天气良好的早晨进行,切忌天气炎热或寒冷时分养。 1养殖场地 要求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地形稍倾斜,利于排水;
(3)日光充足,通风良好;
(4)底质以壤土为宜,上可铺沙;
(5)无公害污物、污水进入。
2养殖池 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平方米为宜,土堤或水泥堤均可, 但池底质以土质为宜。也可利用闲置的养鳗池或其他水池。排灌水口要相对而设,并加设防逃装置。如果放养密度大,还要安置增氧机。若放养的鱼苗较小,还应在池面加设鱼网,防止鸟害。
3鱼苗放养 放养量视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0—40尾。如水质良好,水源丰富,又有完善的增氧设施,每平方米放养量可增加到50—60尾。同池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一致,而且活泼无病害。不能大小混养,以免同类相残,大鱼吃小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饲料投喂 最好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较适宜的饲料有鳗鱼饲料、下杂鱼等,也可以投喂各种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前,鳗鱼饲料应先以适量的水搅拌挤压成粒状料,下杂鱼等则用切肉片机切成片状。刚放养的鱼苗,由于移动受惊,应停喂一天,第二天才开始投喂少量原来吃的饲料,逐渐增加到恢复正常的投喂量后,再开始混合其他饲料。这样鱼苗才习惯摄食。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共投喂2次, 投饲量应视天气、水温及鱼的摄食情况而定。在水温20—25℃时,每日总投饵量为池鱼总量的10—15%。当水温过高、过低或风浪较大时,应酌减投饲量。
5饲养管理 参照鱼塘主养的管理。
鲈鱼养殖技术鲈鱼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鲈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多少?
近几年,加州鲈鱼的养殖面积在稳步地增加,主要的养殖面积在广东,随着消费经济的拉动,不少省份都在开始养殖加州鲈鱼。随着产业变迁与消费升级,加州鲈迅速走红,被业界称为“第五大家鱼”。
一、基本信息
加州鲈鱼,体侧扁,呈纺锤形;背肉稍厚,墨绿色,体侧青绿;头部和背部散布密麻黑色斑,排列呈带状;体被细鳞,口大。牙为绒毛细齿,锐利。原产于美洲淡水湖泊中,水螅类,自1983年引入我国养殖,经人工驯化,可在1%以下的咸淡水中正常生长,喜欢栖息在较清澈的水层,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
二、原产地介绍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加州鲈鱼贵肉食性鱼类。广东深圳、惠阳、佛山、浙江等地也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相继人工繁殖成功。繁殖的鱼苗已被引种到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养殖,而且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加州鲈特性及其养殖
特性: 加州鲈最突出的优势是生长速度快,当年繁殖的鱼苗能长到05千克,达到上市规格。加州鲈不但可以在池塘中单一品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亩产量达2500千克以上,而且还可以与其他品种混养。这是因为加州鲈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或其他名优新品种时混养一定数量的加州鲈,能够有效地控制鱼塘中野杂鱼虾和罗非鱼的过度繁殖,可谓一举多得。
池塘养殖: 鲈鱼养殖池塘条件塘口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2-25m,水质良好,无污染,通风透光,底质为壤土。因鲈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有占据栖息习性。适宜生长水温为12-30℃。喜欢偏碱性池塘,PH在75-85最为适宜。单个塘口面积在5~8亩左右。每每亩用生石灰50~80kg,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在苗种下塘前使用肥料培育水色即可。
四、养殖现状
据统计, 2018年我国淡水鲈鱼(主要为加州鲈)养殖产量432万吨,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江西、四川、湖北、福建等7省份,占全国产总量近94%,其中广东占60% 。加州鲈养殖分布具体如下。
广东: 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主要为池塘精养。通过调研,2018年广东的养殖面积有8万亩, 产量为2584万吨 。其中佛山的顺德区池塘养殖加州鲈有33万亩,主要分布在勒流、杏坛、乐从、龙江和均安等镇。佛山市南海区有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九江镇。顺德和南海两地加州鲈的平均亩产在3吨左右,最高产量高达6吨,据此推算,仅顺德、南海两区加州鲈养殖产量近20万吨。
江苏: 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京、苏州两市,主要是池塘养殖。之前河道湖泊网箱养殖面积较大,但由于环境保护的原因,网箱养殖已大面积减少。通过调研,苏州市吴江区池塘养殖加州鲈有3万多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有1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在1吨多,据此推算,总产量约4万吨。
浙江: 近两年,浙江加州鲈养殖产量不断上升,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嘉湖一带。据介绍和资料显示,仅湖州池塘养殖加州鲈在2万亩以上,养殖产量已经超过江苏,在5万吨以上。为加州鲈养殖第二大省。
此外, 江西、四川过去网箱养殖加州鲈都较多,现在基本上网箱养殖都已退出。目前,江西没有集中的养殖区,实际产量并不多;四川池塘养殖集中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等市,平均亩产在1吨~15吨,实际总产量在3万吨左右;福建养殖规模很小,处于试养阶段,主要集中在漳州市郊区一带,而且为从台湾引进的苗种,湖北虽然养殖量不大,这两年加州鲈养殖产量上升势头很高,有非常大的潜力。
五、放养模式
山东、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开春晚,入冬早,加州鲈鱼苗要选择大苗,1斤20-50尾左右的鱼苗,在4月底到5月初开始放苗。9-10月份出鱼。 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混养黄颡鱼300尾/亩、花鲢30尾/亩、白鲢30尾/亩,也有少量搭养青鱼。亩产达到2000-2500斤。
两湖地区: 加州鲈主要养殖模式为在主养塘中套养少量其他鱼类。苗种来源有3月底至4月初从广东引进和本地繁育两种。 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混养黄颡鱼300尾/亩、花鲢30尾/亩、白鲢30尾/亩。亩产达到2000-2500斤。
珠三角地区: 加州鲈鱼种投放密度为6000尾-8000尾/亩左右。此外混搭鳙鱼100尾/亩、鲫鱼400-500尾/亩、黄颡鱼1500-2000尾/亩。亩产5000-10000斤的都有。
六、疾病大全
1、烂身病
(1)症状: 躯干肌肉深度腐烂,严重者腹腔穿孔,可见内脏,或整个尾部肌肉缺失,或侧线以上肌肉全部缺失;病鱼鳃丝淡白,肌肉疏松,恶臭味浓烈。该类病鱼,多数未感染寄生虫病,
(2)病原: 病灶常见大量杆状活细菌,内脏偶尔能分离到疑似致病菌,但内脏感染致病菌的比例较低;后肾及肌肉的虹彩病毒阳性率极高,达95%以上,且病毒量大,绝大多数呈强烈阳性;因此,基本可认为本病乃虹彩病毒病。
(3)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全长10cm以上的加州鲈,成鱼也可发病,但以全长为15-25cm的加州鲈为主。在暴雨后发病率较高,也常见于长期水质差(氨氮、亚盐长期超标)、投喂不当(使用劣质饲料,过度投喂等)、管理不善的池塘。
(4)防治方法: 池塘养殖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二氧化氯,碘制剂交替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添加量为饲料鱼重量的1‰-3‰。可以采取外消内服(水体消毒、内服抗菌药物)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夏季高温期间可以采取增加养殖池塘水深、适量减少饲料投喂量、保证饵料质量、不投喂变质不洁的饵料及调节水质环境等预防措施,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减少应激造成的病害发生。
2、花身病(虹彩病毒病)
(1)症状: 体表点状或块状浅表性溃疡,乍看似钉虫咬伤,但仔细观察无虫体,镜检常可见大量活泼细菌;部分病鱼鳃盖红肿甚至溃烂,臀鳍、胸鳍基部等充血发红;解剖偶可见肝脏有白斑,或蜡黄萎缩。
(2)病原: 该类病鱼,多数未检测到寄生虫;病灶常可见活泼肝脏细菌,但内脏往往分离不到疑似致病菌;后肾及鳃颊肉虹彩病毒阳性率极高,达95%以上,且病毒量大,绝大多数呈强烈阳性;因此,基本可认为是虹彩病毒病。
(3)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全长8-15cm左右的鱼种,密度过大的鱼种塘容易发病,在鱼种过塘后10天内发病率极高,常与柱状黄杆菌混合感染,发病十分迅猛,死亡率极高,治疗难度大,疗期长,损耗甚至可达80%以上;本病也可危害成鱼。
(4)防治方法: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一般的治疗效果也不佳,水温下降病情会缓解。
3、诺卡氏菌病
(1)症状: 体表花身,创口鲜红,或体表有浓疮,挤压有乳白色脓液流出;解剖可见肝、脾、肾等有白色结节,后肾常见巨大的囊肿物,剪开肌肉可见灰白色结节。
白色结节
(2)病原: 取病灶或后肾脓液压片镜检,见交错成团的分枝菌丝即可诊断。
(3)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存塘旧鱼。由于体质弱,塘水质较差,诺卡氏菌侵染病鱼免疫器官。本病的治疗难度很大,且高温期发病快,病情急,一旦发病损失往往十分惨重。
(4)防治方法: 采取外消内服(水体消毒、内服抗菌药物)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另外,在夏季高温期间可以采取增加养殖池塘水深、适量减少饲料投喂量、保证饵料质量、不投喂变质不洁的饵料及调节水质环境等预防措施,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减少应激造成的病害发生。
4、烂嘴烂尾病
(1)症状: 嘴部或尾部浅表性溃疡,粘附较多有机物;有时也出现背部、腹部浅表性溃疡等。
(2)病原: 取病灶处粘液、鳞片镜检,可见大量柱状黄杆菌(长杆状,一头摇摆,常形成仙人柱或仙人球状菌落。其对pH较敏感,当水体pH达80或以上时生长受抑制)。该病为柱状黄杆菌感染所致。
(3)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当年新鱼。需要指出,柱状黄杆菌主要由体表入侵,形成体表病灶,但也可侵入肝、脾、肾等内脏组织。
(4)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生石灰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后及时使用碘制剂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平时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以占领生态位;以及使用适量的微肥等维持水体适宜的肥度,维持水体pH弱碱性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时遵循外消内服治疗方案。
5、水霉病
(1)症状: 患有水霉病的加州鲈在水面离群游动,在水里可见鱼体有白絮状,食欲减退;
(2)病原: 体表水霉菌;
(3)流行特点: 在水温低时易发生,多发于冬春两季;尤其在鱼体受损之后容易发生。对加州鲈鱼苗危害很大,可造成大批量死亡。
(4)防治方法: ①对鱼进行操作时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霉菌的感染;②池塘中发生此病时,可用浓度4克/立方米的食盐和4克/立方米的小苏打全池泼洒。
6、车轮虫病
(1)症状: 患车轮虫的加州鲈会在塘边离群独游,体色暗淡,行动迟缓,会出翻转打转的现象,车轮虫多寄生于鱼体鳃上,打开鳃盖可观察到鳃上黏液较多,取鳃丝镜检可见如车轮状的虫体来回滑动;
(2)病原: 车轮虫和小车轮虫;
(3)流行特点: 2~6月最为流行,适宜水温为18~295℃;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且易发生继发感染
7、小瓜虫病
(1)症状: 病鱼鱼体消瘦,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鳃部、体表皮肤粘液增多,鳃上皮肤及体表产生白色的胞囊,镜检可见大量小瓜虫;
(2)病原: 多子小瓜虫;
(3)流行特点: 每年4~5月和8~9月水温15~25℃时最为流行,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
8、锚头鳋病
(1)症状: 体表有红点,仔细观察可见虫体;
(2)病原: 锚头鳋;
(3)流行特点: 对各龄鱼都可危害,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故主要流行于夏季
9、杯体虫病
(1)症状: 杯体虫感染加州鲈苗种时,成丛的寄生于鱼类的皮肤、鳃、鳍条等处,常引起组织炎症,导致大量黏液分泌,体表、鳍条粘附是棉絮状物;鱼体消瘦、发黑,苗种活动不正常,即漂游于水面或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如浮头状,严重时可引起苗种死亡;镜检可见大量杯体虫;
(2)病原: 杯体虫;
(3)流行特点: 多见于加州鲈苗种养殖期,常发生于养殖密度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养殖水体
10、花肝病
(1)症状: 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腹部观察肝脏颜色有红白色、淡黄红色;
(2)病原: 造成花肝的原因可能是饵料单一,缺乏维生素,亦可能饲料质量差,未能满足加州鲈生长的营养需求
(3)流行特点: 多见于加州鲈驯化后饲料喂养,饲料质量差塘口,和投饵率高的塘口。
(4)治疗方案: 不改变饵料很难治好花肝,在肝脏损伤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水温降低有助于改善肝脏状况,建议第二年养的时候把塘挖深点,选择品质好的饲料。
另外,也可以用氟苯尼考100克拌料40斤投喂,严重者就再加100克强力霉素,但加州鲈如果喂冰鲜拌料效果就不好,所以发病时养殖户一般会拿饲料用来拌药。
备注: 加州鲈寄生虫性疾病和一般家鱼寄生虫疾病防治方法大致相同,这里不做阐述。其实加州鲈养殖要预防疾病无非注意密度,环境,投喂情况。
1、控制放养密度: 由于池塘的容量有限,在一定范围内,池塘苗种的放养量与经济效益是成正比的,但超过池塘的最大载鱼量后,盲目增大苗种的放养量往往会得不偿失。
2、培养良好水质: 笔者调查发现,所有水质较好的池塘,加州鲈代谢障碍的发病都较少,即使发病,死亡数量也比较少,也能很好控制。反之水质差的池塘,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因此,在高温季节,要重视对水质的管理,重在解毒调水。
3、科学投喂: 在加州鲈吃食正常的时候,同样需注意投喂量,切忌过量投喂。天气不好时,减料投喂或不投喂。选好料是加州鲈养殖成功必备的前提。
鲈鱼养殖条件 怎么样养鲈鱼
养殖池占地5~10亩,东西长方形,田埂宽25~30米,池坡比为1: 25~30,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保水性好,为碱性粘壤土。池内建有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并配有相应的生产设施,如曝气器、喂料机水泵等。冬季排干池水,挖出池底剩余污泥,保持污泥10~15cm,整个冬季对池底进行冷冻干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养前15~20天,用生石灰将药池烘干,用量为100kg/亩。一周后注射80-100cm的水,然后用100g/亩的溴氯海因消毒,快速彻底杀灭病原体、野生鱼类、水生昆虫和寄生虫(卵)。
之后每10~15天施一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0kg/μm,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快速生长。加州鲈鱼以养鱼为主,放养规格200条/kg,放养密度1600~1800条/亩,时间在5月中下旬。养鱼一般15-20天后放养鳀鱼、鲫鱼、鲢鱼。鳀鱼和鲫鱼的放养密度为50鱼/亩,鲢鱼的放养密度为5-10鱼/亩。加州鲈鱼种入池前用3%~5%的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而鲷鱼、鲫鱼、鲢鱼种用15~20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分钟,杀灭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5~7天加水一次,15~20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水和换水量分别约为20厘米和30%,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
曝气器上安装溶解氧控制器,根据养殖需要设定池内溶解氧的上下限,进行全自动增氧,池内溶解氧始终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低于75时撒生石灰,pH值高于85时撒pH降解剂,用量分别为10kg/μm和200g/μm,使pH值稳定在75-85之间。每半个月喷洒一次微生物益水剂,喷洒量为200-300克/μm,以快速分解水体中残留的饵料、粪便等腐败有害物质。花鲈正在暴饮暴食,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胃肠道疾病和水污染,有必要适当控制投喂量。喂食要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每天喂食两次,分别在早上7-9点和下午4-6点。日摄食量约为鱼体重的5%。要坚持驯服食物的习惯,在每次投饵前,在池塘内设置诱饵桥,敲击诱饵桥或搅动池水,使鱼能游泳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的摄食和健康状况,便于采取对策。花鲈在水中抢夺悬浮物的诱饵,下沉后不再进食,所以喂食小杂鱼要耐心慢慢喂食。
在鲈鱼的高密度养殖中,保持淡水和充足的溶解氧非常重要。主要方法如下:尤其是中后期,每日换水应达到30%以上。鱼苗期可适当启动增氧机,随着鱼的生长,增氧机的启动次数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可在夜间投放“颗粒氧”,白天可启动所有增氧机,使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施用微生物菌剂:高密度养殖带来池底大量残留饵料和排泄物,分解后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鲈鱼养殖周期
1、鲈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1~5亩为宜,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米,排灌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经干塘暴晒,在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隔天另加漂白粉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2、鲈鱼的饲料管理及投喂养殖技术应用时,应该采用鲈鱼专用的膨化饲料进行投喂,而在投喂期间,应该提前搭设好相应的投喂饲料台,首先确定位置,保持适中,然后采用竹制或是木质的跳板将其深入饲养池塘的水面中;
3、在进行饲料投喂时,应该做好喂养时间的控制,实现定量、定质、定时,比较常见的喂养时间会控制在2次/d,投喂时间段为早晨日出一次、晚上日落一次。
4、投喂的饲料食量具体需要控制在鱼平均体重的2-4%之间。另一方面,在进行加州鲈鱼的饲料投喂过程之中,还需要特点注意投喂的范围和保持适当的节奏,保持“慢-快-慢”的投喂节奏。
; 回答
鲈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半年左右。以加州鲈鱼为例,由于具有互相残杀的习性,通常可以进行筛选分养:养殖前期隔7-10天用5分筛子筛选,中期每隔10-15天用7分筛子筛选后将鲈鱼放入6号网箱,养至6月底7月初,用9分筛子筛选后放入8号网箱养殖半月天,最后用13寸筛子筛选后放入10号网箱进行成鱼养殖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加州鲈的成鱼养殖全部的内容,包括:加州鲈的成鱼养殖、加州鲈养殖现状和病害的详细介绍,建议收藏!、鲈鱼养殖技术鲈鱼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鲈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