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耳是腐生菌类,原来是生长在深山野岭、原始森林中死亡的树木上,需要散光照射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后来,人们用新鲜的木耳、银耳用培养基进行人工育种,开始也用段木来种植,后来经过摸索,还可以使用木糠、高粱、玉米杆等作物纤维经粉碎,装袋、消毒、接种,置于菇房培养,这样工厂化生产,经济效益比较高。

2、我们日常买到的银耳,基本都是人工袋栽培植出来的,福建古田就是袋栽银耳最大的生产基地。所谓代料,就是用棉籽壳、废弃的木屑、石灰粉、营养液及其他不明物混合在一起,装在塑料袋里,将人工提取的银耳菌种点进袋中,放置在生产银耳的室内工厂,人工控温控湿,为了防虫,在菌袋开头撕布时,再喷洒过农药就可以了,不久银耳就会大朵大朵密密匝匝地长出来,30天就可以收割了。

白木耳在什么地方种植合适

银耳的种植过程也很简单,但是长出来的银耳却非常有营养价值。银耳是一种腐生菌,属中温型,但耐寒力很强。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子实体在20-26℃生长最好;段木中含水量42%-47%、树皮含水量44%-50%,或木屑培养基含水量60%-65%,相对湿度80%-96%银耳生长良好;银耳是好气性真菌,适宜的酸碱度为pH52-58,银耳菌丝对纤维的分解能力很微弱,需要一种“香灰”的子囊菌帮助它分解木材,提供营养。

栽培技术 (1)菌种培养 银耳菌种培养比较特殊,需采用混和培养的方法,将银耳菌与香灰菌培养在一起。制作母种时两种菌应从同一耳木上分离,获得纯菌种后先在PDA培养基上接入银耳菌种,在25℃下培养,待斜面上形成1cm左右菌落时,接入香灰菌,共同培养,然后转入原种和栽培种。原种可用木屑、米糠、蔗糖和石膏配制培养基生产,在原种培养基内加入棒形或楔形种木,生产出栽培种。

(2)栽培方法 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段木栽培 选择树龄10-15年、直径6-10cm的阔叶树作耳木,秋季落叶后至春初萌生新芽前砍伐,截成1-12m长段,堆放晾晒。选早晚有阳光散射、三分阳七分阴的林间为耳堂,在气温稳定在15-18℃时开始接种,一般在清明至立夏之间,先在段木上按10cm×3cm的规格,以品字形或螺旋形打出接种穴,穴直径1-12cm,深12-18cm,把木屑菌种分装至每个穴中,稍加压实后盖上树皮盖,如用种木接种,放入种木后应锤紧。接种后将段木呈“井”字形堆积在树荫下或稍遮阴,堆高12m,堆温22-26℃之间,每7-10天翻堆1次,经40天菌发后拆堆排堂。排堂方法一般将段木呈“人”字形排放在支架上,出耳期间温度保持在20-25℃;子实体生长旺期,每日应喷水3-5次,使相对湿度能达到85%-95%,并注意耳堂内的通风透光。代料栽培 可用木屑、刨花、甘蔗渣、甜菜渣、棉子壳、花生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其他营养成分配制培养基,装塑料袋后在袋侧开长2cm、深15cm的接种穴4-8个,用氧化锌橡皮膏胶布封盖,高压灭菌后,揭开胶布接入菌种,再盖牢胶布,放在25-28℃室温下培养4天,然后转入25℃左右培养到14天当菌丝在接种孔生长成圆形生长区时,即可揭开些胶布流通空气,温度可降到23℃左右,1星期后接种孔“冒黄水”,可将室温降到20℃,每日喷水3-4次,保持相对湿度90%,生长40天即可采耳。所以它的生长周期还是很短的。也方便养职责,能够更好的操作长出更好的银耳

种植银耳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川、贵州种植合适。此外,福建、江苏、浙江、湖北、陕西等地亦产。其中福建古田县的产量占全国的90%。

白木耳,又名银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它被人们誉为“菌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采时宜在早、晚或阴雨天,用竹刀将银耳刮入竹笼中;淘净,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宜冷藏或贮藏于阴凉干燥处。

扩展资料

功效:

1、银耳富含维生素D,能防止钙的流失,对生长发育十分有益。

2、白木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

银耳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在银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肝糖。银耳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的3/4银耳都能提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木耳

银耳现多为人工栽培产品,银耳的栽培条件是什么?

1、温度

温度对银耳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种植银耳要保持温度使用。银耳的菌丝与子实体生长对温度都有不同的需求。菌丝在生长时温度要控制在22-26度左右,如果超出20-28度的话,那么会严重影响菌丝的生长,降低产量。子实体的温度则要控制在20-25度左右,最低不可低于16度,最高也不得超出26度,否则都会导致分化不良。

2、湿度

湿度是保证银耳定植成活的关键,适宜的湿度对银耳的生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菌丝的形成、子实体分化也与湿度息息相关。湿度不宜过高过低,过高的话会导致银耳菌丝生长纤细无力,子实体分化受阻,交叉成团。所以我们要根据银耳的生长适当的调整湿度,保证适宜的水分。

3、光照

光照对银耳生长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种植银耳时要注意不可让阳光直射银耳。否则同样也会影响菌丝与子实体的生长。所以我们在种植时要注意做好遮阳工作,提供适量的散射光即可。光照的强度会影响银耳的色泽,光照不足会延缓子实体的生长,合理的散射光能够明显的提高银耳品质。

银耳种植高产是关键,银耳种植怎么种能高产?

银耳属中温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5℃,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春秋季的自然温度是最适合种植的季节。也可以冬暖夏凉的种植室,在遮荫棚种植,让银耳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银耳种植原料广泛,尤其是棉籽壳。此外,杂木屑、玉米芯、蔗渣也是常用的原料。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任何配方。制备培养料时,原料如锯末、棉籽壳、蔗渣等。首先进行筛选,然后去除沙子、金属和木块等混合材料。然后把棉籽壳或者锯末倒进搅拌站堆成山形。然后从山顶向下均匀铺上麦麸,周围均匀铺上石膏粉。将上述干料搅拌均匀,然后溶解可溶性添加剂,如蔗糖、硫酸镁、尿素等。在水中,然后将它们倒入干燥的材料中,反复搅拌均匀。每100公斤干料加入100-130公斤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左右。检测方法是:用手抓住培养料,握紧。如果手指间有水渗出,但不滴水,这是最合适的时机。在银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银耳菌丝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可以定植,银耳在潮湿条件下可以旺盛生长。菌丝短且成束,子实体分化正常。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菌丝生长微弱、稀疏,子实体分化差或胶化。银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必须给予适当的水分管理。如果条件太潮湿,银耳不会萌发成菌丝,而是以出芽的形式出现。营养是银耳生长的物质基础,替代培养基的合成比例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银耳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银耳菌丝可以直接利用单糖(葡萄糖)、二糖(蔗糖)等简单碳水化合物。由于银耳菌丝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较低,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和木质素,只有灰菌丝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可以用银耳菌丝。培养基还应含有足够的氮、维生素、磷、钙和微量元素等矿物质元素,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

水是银耳生命活动的首要条件,银耳需要不止一种水。菌丝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种植蔓延生长。并在一定发育阶段分化产生子实体原基。呈现肥嫩如玉的骨冰肌穗。在过湿条件下不容易萌发成菌丝,而是以出芽的形式出现。菌丝只有在适合潮湿的条件下才能定殖生长旺盛。菌丝短且成束,子实体分化正常。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菌丝生长微弱、稀疏、稀疏,子实体分化差或凝胶成团。因此,应根据银耳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湿度要求给予适当的水分。

银耳适合什么季节栽培

银耳可以春秋两季栽培。栽培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耳出期36~40天。当温室温度在30℃左右时,菌丝生长需要18天,但栽培银耳的温度不能超过32℃。栽培材料银耳的栽培材料包括玉米芯、木屑等。并添加一些麸皮、大豆粉和米糠作为辅料。例如,木屑、麦麸、石膏粉、尿素、石灰粉、硫酸镁可以合理混合,制成合适的栽培材料。将准备好的营养物暴露在阳光下,然后粉碎并用滤网过筛。配方中加入蔗糖、硫酸镁、尿素,用温水溶解。搅拌营养素时,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太干或太湿都不利于菌丝生长。

配料准备好后即可装袋。装袋时,将塑料袋的一端扎紧。用木板挤压袋子。以相等的距离在袋子上打4个洞。孔径15米,深度15厘米孔口用胶带密封。每袋约1公斤。然后将包装好的袋子消毒。并移至无菌室或接种箱趁热冷却。当温度降至30℃时,即可接种。接种时,揭开胶带,将蚕虫大小的菌株快速插入口中,压实,然后再次粘贴胶带,送至培养室。每瓶库存可接收20袋。

银耳的管理包括菌丝管理和子实体管理。银耳接种后送培养室,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空气湿度控制在65~70%。并且注意通风。要及时预防和清除杂菌感染。培养10~12天后,菌丝可以长满袋。这时可以在接种口的胶带上撕一个小孔。温度控制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注意通风,给点散射光。当子实体形成时,胶带可以完全撕下。

将蒸笼放在大锅上,将袋子折叠在蒸笼中,胶带面朝上。大规模生产建设砖制专用灭菌炉,每炉1000袋。灭菌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袋子进入炉内后,必须用强火攻击,防止漏气,使其在4小时内达到100℃;在100℃下保持14-16小时,杀灭袋内杂菌;达到杀菌温度和时间后,趁热取出,防止胶带受潮。接种无菌袋,待物料温度降至30℃以下再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消毒,从菌种表面挖一层薄薄的老化菌丝,然后向下挖,将菌丝搅拌均匀。

银耳栽培也是有时间和季节的讲究的,你知道银耳在什么时间种植栽培的吗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银耳栽培的的时间,希望对你有帮助。

银耳栽培的季节

1、春季栽培。应选择当地日最低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进行。若栽培过早,气温低,采用加温也难达到银耳生长适温;若栽培太晚,春季气温回升快,到5月下旬气温高,不利银耳生长发育。

2、秋季栽培。应选择当地日最高气温稳定在28℃以下时进行。秋季若栽培过早,气温过高,高温会影响菌丝生活力,不易出耳,还易烂耳等;若栽培过迟,到子实体发育后期气温低,采用烧火加温和关闭门窗保温,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耳片发黄,蒂头大。气温较低,栽培房内需加温,使其室温保持22-24℃,确保银耳快速生长发育。

银耳常用栽培配方

①棉籽壳88%,麸皮8%,石膏粉2%,蔗糖1%,尿素02%,硫酸镁03%,过磷酸钙05%,水适量。②棉籽壳40%,玉米芯40%,麸皮18%,石膏粉18%,尿素02%。③棉花秆轧碎70%,麸皮25%,石膏粉2%,糖1%,黄豆粉15%,硫酸镁05%。④甘蔗渣75%,麸皮20%,黄豆粉13%,糖12%,石膏粉2%,硫酸镁05%。

栽培银耳出耳后要注意要点

扩穴增氧:用刀片沿着出耳 边缘割去薄膜大约1厘米左右,扩大 ,增加袋内的氧气。

喷水加溼:出耳阶段每天喷水1—2次于所盖报纸上,经常保持报纸溼润为适,当子实体长到3厘米时,为避免烂耳,应把覆盖的报纸取下,放在阳光下曝晒一天,再收回使用,每隔3—5天都应进行一次,每次取下报纸应隔12小时,让子实体接触氧气,然后再覆盖,继续喷水保溼。幼耳阶段喷水多,天气阴溼应少喷,多通风;子实体生长中期;吸水量较多,天气晴而干燥,应多喷少通风。

注意通风:银耳子实体长到24—29天是生活力最强阶段,袋温较高,若室温超过27℃以上,应整天开启门窗,长时间通风,并配合喷水管理防止通风后耳片干燥。

停喷待收:接种后30天左右时,子实体已长到12厘米左右,应停止向报纸喷水,防止耳片过溼霉烂。停溼5—7天后,耳片增厚,转入采收期。

采收加工:银耳从接种到采收,全过程一般35—40天,但收成时遇阴雨天,可延长5天收割。成熟的银耳,白漂晶莹,形似牡丹,大如玉碗,耳片伸展,具有弹性,通常每朵直径达到15—20厘米,鲜重可达150—200克。

以上就是关于银耳是怎么生长出来的 银耳生长在什么地方全部的内容,包括:银耳是怎么生长出来的 银耳生长在什么地方、银耳怎么种植出来的、白木耳在什么地方种植合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