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禽:必须实现环境控制的准确性、饲料调味品的标准化、疫情的彻底切断、畜禽品种的抗病毒性和育种过程的机械化。2、禽病防治:加强饲料管理,禽舍必须做好日常消毒,增强免疫力,制定早期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家禽健康,提高抗病毒能力。及时隔离病禽,对禽舍进行消毒,对病禽进行紧急接种。3、家禽:鸡的消化道相对较短,消化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相对较强;鸭体小,颈短,嘴大。
一、养禽
1、精确的环境控制
畜禽必须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消除病虫害,增强抵抗力,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2、饲料调料标准化
畜禽的健康生长自然离不开食物。在饲料和调味品方面,要考虑畜禽的生长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营养需求,增强畜禽对病毒的免疫力,降低其生病概率。
3、彻底切断疫病
切断传染源,将病毒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4、畜禽品种抗病毒化家禽病化
抗病毒基因可以通过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手段移植到畜禽身上,从而保证畜禽养殖过程的稳定可靠。
5、育种过程机械化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可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进行养殖,不仅可以降低人工养殖成本,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健康,减少人员来回流动造成的病原体入侵。
二、禽病防治
1、日常防治措施
(1)加强对正常饲料的管理,做好家禽休息场所的日常消毒和清洁工作,增强家禽的免疫力。
(2)始终贯彻自养原则,制定早期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家禽健康,提高抗病毒能力。
2、扑灭疾病的措施
(1)及时发现家禽疾病,做出准确判断。
(2)及时隔离患病家禽,对禽舍进行消毒,对患病家禽进行紧急接种。
3、药物预防
(1)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防疫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
(2)在一定程度上,群体药物的防治也可以大大节约养殖成本。
4、检疫
(1)引进禽、蛋的检疫,必须了解禽、孵化场的疫情和饲养管理。
(2)如有条件,可对其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检查,防止病情进入现场。
三、家禽有哪些?
1、鸡
(1)新生鸡体温较低,需要等10天左右才能达到正常体温,抗寒性较弱。
(2)鸡的消化道较短,消化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较强。
(3)鸡胆小,受到惊吓后会有不同的表现。
(4)在饲料选择方面,应尽可能平衡营养,偶尔也可以喂新鲜蔬菜,提高免疫力。
(5)鸡舍尽可能建在小山坡附近,既有阳光又有休息的地方,满足了鸡的需要。
2、鸭
(1)鸭体小,颈短,嘴大。
(2)大多数鸭子走路时,因为腿在身体后面,所以步履蹒跚。
(3)鸭舍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方便鸭的日常活动。
(4)鸭舍的饲养密度必须定在适当的范围内,密度过小容易引起鸭之间的疾病感染。
(5)鸭舍的所有鸭子都需要定期放出来进行适当的活动。
(6)夏天来临时,鸭舍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